2025年春天在线炒股平台排名,中美之间的紧张气氛几乎到了顶点。两国在多个领域的较量已经从桌面谈判蔓延到全球供应链。贸易战的硝烟,像压在每个人心头的乌云,久久不散。
5月,海关总署发布了1-5月的外贸数据。那天北京下着小雨,新闻稿一出来,朋友圈和财经群一下子炸开了锅。大家纷纷讨论,中美这场拉锯,到底会走向哪一步。
数据冰冷,却让人心头一震。前五个月,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接近18万亿元,同比只涨了2.5%。增速明显放缓。
东盟稳坐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,欧盟居次,美国滑落到第三。这是2025年中国外贸格局的最新变化,谁都没想到变化会来得这么快。
和东盟的贸易额攀上了3万亿元,对东盟出口同比猛增13%。欧洲那边,出口也实现正增长,但进口却下滑。
美国的数据最扎眼。前五个月中美贸易额只有1.72万亿元,同比跌超8%。中国对美出口仅1.27万亿,同比下滑8.7%。
5月,局势更趋紧张。那时中美刚刚谈完第一轮,取消了部分高关税。外界都盼着有点转机。
然而,5月的进出口数据让人不敢乐观。中国出口同比增长4.8%,低于预期;进口则下降3.4%。外贸顺差虽然高于预期,但出口增速不如4月。
4月出口增速有8%,5月只有4.8%,即使关税有所松动,反弹也没来得那么快。市场对贸易形势的忧虑并没有因为谈判而缓解。
最关键的还是5月中美贸易。中国对美出口仅288亿美元,同比暴跌34%。从4月的下跌21%,到5月的下跌34%,下滑速度越来越猛。
自美国进口也没好到哪去,5月只有108亿美元,同比减少18%。对美贸易顺差180亿美元,同比缩水41%。
和4月比,进口下降13.8%,顺差缩减24%。5月的数据全线下滑,双方贸易摩擦后遗症彻底显现。
有人疑惑,对美出口跌了那么多,总体出口怎么还能正增长?5月中国对东盟出口涨了14.8%,对欧盟涨了12%,对非洲更是暴涨33.3%。
对美出口下滑,靠和其他市场的增长硬生生补了回来。尤其是对香港、日本、非洲等地的出口都在涨。从数据上能看出,市场在主动寻找替代。
表面上看,中国外贸顶住了压力,整体还在增长。背后其实是市场在剧烈调整,企业不得不快速适应新格局。
中国和美国的贸易关系,2025年5月迎来新一轮博弈。关税取消并没立竿见影,货运周期和谈判结果的滞后让市场观望情绪很浓。
第二轮关税谈判在英国进行。美国关注稀土出口管制,指望中国放松管制,实际上中国把稀土当作博弈的“底牌”。
美国对中国提出要求,比如进口美国大豆、液化天然气。中国则在大豆订单上转向巴西,稀释了美方筹码。
中美贸易摩擦不是单方面的“你来我往”,而是复杂的产业链和全球经济利益的博弈。每一次数据发布,都是对彼此底气和耐力的检验。
5月12日,中美达成取消高关税协议,美国采购商加大了中国商品的采购力度。运输和清关的时间差,意味着数据要到6月才能完全显现。
贸易战期间,中国对美国出口还有20%的芬太尼关税,10%对等关税,24%的关税暂缓90天。谈判桌上,每一项关税都是焦点。
中国希望美国取消20%芬太尼关税,把24%的暂停关税永久化,同时减少其它壁垒。美国也有自己的算盘,尤其是国内农业利益牵动选情。
这不是简单的经济账,而是大国之间的持久战。产业升级、高科技突破、内需潜力、多边合作,每一个词背后都是中国经济的自救路线。
中美之间的矛盾,不只是贸易数字的此消彼长。更深层的是供应链安全、技术封锁、产业自主的拉锯。
2025年5月的这组数据,只是这场大戏中的一个片段。市场、企业、政策,每个参与者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。
未来的走势,不会因为一轮谈判就豁然开朗。产业链的迁移和调整,需要时间来沉淀。
中国加快转型,企业适应新市场,美国也在调整策略。全球供应链在不断重构,谁都不敢轻言胜负。
5月后的中美谈判,稀土、农产品、能源,每一项都充满变数。双方都在压着底牌,谁也不想率先让步。
对中国来说,这场持久战既是压力,也是动力。只有不断突破,才能在博弈中赢得主动。
时间线已经拉开在线炒股平台排名,6月的数据即将发布。下一步局势会怎么走,谁能率先突围,悬念还在继续。
垒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